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給全球物流帶來了新兩岸物流的發展,使物流具備了一系列新特點。
1、信息化
電子商務時代,物流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數據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准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等。因此,條碼技術(BarCode)、數據庫技術(Database)、電子定貨系統 (EOS:ElectronicOrderingSystem)、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快速反應(QuickResponse,QR)及有效的客戶反映(EffectiveCustomerResponse,ECR)、企業資源計劃 (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等技術與觀念在我國的物流中將會得到普遍的應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礎,沒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進的技術設備都不可能應用於物流領域,信息技術及計算機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將會徹底改變世界物流的面貌。
2、自動化
自動化的基礎是信息化,自動化的核心是機電一體化,自動化的外在表現是無人化,自動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還可以擴大物流作業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物流作業的差錯等。物流自動化的設施非常多,如條碼/語音/射頻自動識別系統、自動分揀系統兩岸貨運、自動存取系統、自動導向車、貨物自動跟蹤系統等。這些設施在發達國家已普遍用於物流作業流程中,而在我國由於物流業起步晚,發展水平低,自動化技術的普及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3、網絡化
物流領域網絡化的基礎也是信息化,這裡指的網絡化有兩層含義:一是物流配送系統的計算機通信網絡,包括物流配送中心與供應商或制造商的聯系要通過計算機網絡,另外與下游顧客之間的聯系也要通過計算機網絡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應商提出定單這個過程,就可以使用計算機通信方式,借助於增殖網 (ValueAddedNetwork,VAN)上的電子定貨系統(EOS)和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來自動實現,物流配送中心通過計算機網絡收集下游客戶的定貨的過程也可以自動完成;二是組織的網絡化,即所謂的企業內部網(Intranet)。比如,台灣的電腦業在90年代創造出了"全球運籌式產銷模式",這種模式的基本點是按照客戶定單組織生產,生產采取分散形式,即將全世界的電腦資源都利用起來,采取外包的形式將一台電腦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給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產,然後通過全球的物流網絡將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發往同一個物流配送中心進行組裝大陸貨運,由該物流配送中心將組裝的電腦迅速發給訂戶。這一過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網絡支持,當然物流網絡的基礎是信息、電腦網絡。
物流的網絡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活動的主要特征之一。當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網絡資源的可用性及網絡技術的普及為物流的網絡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物流網絡化不可阻擋。
4、智能化
這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一種高層次應用,物流作業過程大量的運籌和決策,如庫存水平的確定、運輸(搬運)路徑的選擇、自動導向車的運行軌跡和作業控制、自動分揀機的運行、物流配送中心經營管理的決策支持等問題都需要借助於大量的知識才能解決。在物流自動化的進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術難題。好在專家系統、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在國際上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為了提高物流現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為電子商務下物流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5、柔性化
柔性化本來是為實現"以顧客為中心"理念而在生產領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兩岸物流,即真正地能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來靈活調節生產工藝,沒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統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90年代,國際生產領域紛紛推出彈性制造系統 (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 (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CIMS)、制造資源系統 (ManufacturingRequirementPlanning,MRP)、企業資源計劃(ERP)以及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和技術,這些概念和技術的實質是要將生產、流通進行集成,根據需求端的需求組織生產,安排物流活動。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適應生產、流通與消費的需求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物流模式。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據消費需求"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靈活組織和實施物流作業。
另外,物流設施、商品包裝的標准化,物流的社會化、共同化也都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模式的新特點。
- Nov 28 Tue 2017 11:17
電子商務下物流的特點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